經濟日報社論/「境外關內」是化解貿易戰的萬靈丹?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經濟日報社論/「境外關內」是化解貿易戰的萬靈丹?

2024-08-06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受訪稱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受訪稱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日熾,台灣社會對川普的外貿政策特別憂心。他主張對進口產品要課徵10%關稅,更威脅中國大陸產品要徵60%甚至更高的稅率;川普的攻擊火網,還指控我們「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而必須付「保護費」。面對美國可能的嚴峻貿易條件,經濟部長郭智輝信誓旦旦表示「免煩惱」,因為政府「境外關內」策略足以化解美國的高關稅問題。

「境外關內」既能處理川普即將掀起的貿易戰,自然也能應付其競選對手賀錦麗的外貿政策。她臨危受命接替拜登總統競選,應不會推動過度偏離目前的對中政策;美中貿易壁壘雖將逐步墊高,但不至於出現斷崖崩跌。於是,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境外關內」策略未來都是政府化解美國貿易戰火的萬靈良方。

不過「境外關內」的內涵究竟是什麼?這個新創名詞的精確定義應仍在「醞釀」階段。究其源頭或許與台灣「加工出口區」與「科技產業園區」的特殊設計有關;政府將生產園區集中化,不僅提供廠商單一窗口行政服務,更能有效節約廠商進出口的關稅負擔,而能吸引企業投資生產、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成長。

經濟部提出「境外關內」的構想可說是「科技產業園區」的國外版;由政府主導成立的「投資開發服務公司」出面,在外國設置園區,協助台灣廠商在當地設廠,並解決其人才、融資、商機,甚至是租稅等跨境營運問題。

在台積電等「護國神山群」迫於國際政治現實外移時,經濟部的作法或可局部解決這些企業供應鏈所面臨的「五缺」問題。不過,此策略必然造成我們優勢產業外移,而形塑台灣產業第二次「空洞化」的危機。再者政府亦須評估此策略所導致高階人力外移,是否對國內勞工就業與長期低薪會有傷害。

7月下旬,經濟部長又宣告,要將推動「境外關內」的服務平台改為「大貿易公司」。這家類似日本「綜合商社」的「官股民營」大貿易商能從事協助中小企業接單,與外國合作開發投資園區,與在地企業合作進入當地市場等業務。我們必須提醒政府,建構大貿易商的想法在產官學界已討論多年,經濟部宜探究過去未竟其功的原因現在是否已經消除。

經濟部的「境外關內」構想能否落實,面臨國內外的嚴峻挑戰。「關內」涉及財政部主管的「關稅」,而科學產業園區營運也須與國科會合作。不過,目前推動「境外關內」的最大問題是涉及外國管轄權。如果沒有涉外條約,外國政府會允許我們的「長臂管轄」嗎? 縱使外國同意我們「為人作嫁」的舉措,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政經環境,我們經營「境外關內」的成果,最後卻可能落得「黃鼠狼拜年」的窘境。

民進黨執政往往亟於表現而易以「大政府」思維施政,但成效卻存疑。試問,過去農委會成立「台農發公司」有否達成原先設定「帶領台灣農業轉型,確保海外訂單永續」的目標嗎?國發會投資的「台杉投資」又究竟完成哪些值得社會稱許的成就?我們有必要探究,經濟部以「大貿易公司」推動「境外關內」策略是否也會步入後塵,反而延宕日益嚴峻貿易環境下,政府因應作為的有限時間。

台灣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除資通與視聽產品高速成長外,其他項目乏善可陳。明年無論誰就職美國總統,美中貿易關係只是程度上的惡化,台灣都將會是受害者。經濟部以「境外關內」策略建構大貿易商來改善台灣出口,恐怕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時間已經急迫,經濟部宜優先運用手中掌握的國際商務資源,如外貿協會與外館經濟組人力,積極拓展對外貿易。至於「境外關內」的構想,建議應先由國發會做好評估再審慎推動。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