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论/「境外关内」是化解贸易战的万灵丹?
2024-08-06 经济日报/ 社论美国总统大选日炽,台湾社会对川普的外贸政策特别忧心。他主张对进口产品要课征10%关税,更威胁中国大陆产品要征60%甚至更高的税率;川普的攻击火网,还指控我们「抢走」美国的晶片生意,而必须付「保护费」。面对美国可能的严峻贸易条件,经济部长郭智辉信誓旦旦表示「免烦恼」,因为政府「境外关内」策略足以化解美国的高关税问题。
「境外关内」既能处理川普即将掀起的贸易战,自然也能应付其竞选对手贺锦丽的外贸政策。她临危受命接替拜登总统竞选,应不会推动过度偏离目前的对中政策;美中贸易壁垒虽将逐步垫高,但不至于出现断崖崩跌。于是,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境外关内」策略未来都是政府化解美国贸易战火的万灵良方。
不过「境外关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个新创名词的精确定义应仍在「酝酿」阶段。究其源头或许与台湾「加工出口区」与「科技产业园区」的特殊设计有关;政府将生产园区集中化,不仅提供厂商单一窗口行政服务,更能有效节约厂商进出口的关税负担,而能吸引企业投资生产、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成长。
经济部提出「境外关内」的构想可说是「科技产业园区」的国外版;由政府主导成立的「投资开发服务公司」出面,在外国设置园区,协助台湾厂商在当地设厂,并解决其人才、融资、商机,甚至是租税等跨境营运问题。
在台积电等「护国神山群」迫于国际政治现实外移时,经济部的作法或可局部解决这些企业供应链所面临的「五缺」问题。不过,此策略必然造成我们优势产业外移,而形塑台湾产业第二次「空洞化」的危机。再者政府亦须评估此策略所导致高阶人力外移,是否对国内劳工就业与长期低薪会有伤害。
7月下旬,经济部长又宣告,要将推动「境外关内」的服务平台改为「大贸易公司」。这家类似日本「综合商社」的「官股民营」大贸易商能从事协助中小企业接单,与外国合作开发投资园区,与在地企业合作进入当地市场等业务。我们必须提醒政府,建构大贸易商的想法在产官学界已讨论多年,经济部宜探究过去未竟其功的原因现在是否已经消除。
经济部的「境外关内」构想能否落实,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 「关内」涉及财政部主管的「关税」,而科学产业园区营运也须与国科会合作。不过,目前推动「境外关内」的最大问题是涉及外国管辖权。如果没有涉外条约,外国政府会允许我们的「长臂管辖」吗? 纵使外国同意我们「为人作嫁」的举措,在诡谲多变的国际政经环境,我们经营「境外关内」的成果,最后却可能落得「黄鼠狼拜年」的窘境。
民进党执政往往亟于表现而易以「大政府」思维施政,但成效却存疑。试问,过去农委会成立「台农发公司」有否达成原先设定「带领台湾农业转型,确保海外订单永续」的目标吗?国发会投资的「台杉投资」又究竟完成哪些值得社会称许的成就?我们有必要探究,经济部以「大贸易公司」推动「境外关内」策略是否也会步入后尘,反而延宕日益严峻贸易环境下,政府因应作为的有限时间。
台湾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除资通与视听产品高速成长外,其他项目乏善可陈。明年无论谁就职美国总统,美中贸易关系只是程度上的恶化,台湾都将会是受害者。经济部以「境外关内」策略建构大贸易商来改善台湾出口,恐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时间已经急迫,经济部宜优先运用手中掌握的国际商务资源,如外贸协会与外馆经济组人力,积极拓展对外贸易。至于「境外关内」的构想,建议应先由国发会做好评估再审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