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造勢 • 逆勢 • 創勢
2023-12-11 經濟日報 鐘志明(銀行經理、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孟母三遷」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亞聖孟子的母親為了讓他有一個好的環境可以認真用功讀書,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因此,煞費苦心,歷經三次搬遷,最終覓得一個求學的好環境。
若從另一個面向來解讀此經典,將孟母的角色轉換成管理者,環境則轉換成「勢」,試想在無法搬家的情況下,是否也可以藉由改變現有的環境(勢),營造出新環境(勢)?而同樣達到上述「三遷」的效果。
「勢」字在管理上,隱含著多種意義,諸如名聲、時機及資源等,而本文認為「環境」也是其一。一個有能力改變環境的管理者,可稱為「造勢者」。以下分述之:
一、拉抬「聲勢」,勢不可檔
吸引注意,提高關注度。如同選舉期間的造勢晚會,舞台燈光炫麗奪目,影音效果振聾發聵,台上講得慷慨激昂情緒高漲;台下聽得熱血沸騰振奮人心。拉抬聲勢的目的在於提振士氣及振奮人心,以達先聲奪人的心理作用。
《左傳·莊公十年》名言:「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例如,大戰當前或出征前夕,為將者於陣前一番慷慨激昂的訓話即是。
二、營造「態勢」,勢在必行
閩南語俗諺:「西瓜偎大邊」,這句俗諺的本意,是指西瓜的特質是「扶強不扶弱」,簡單說就是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愈吃愈虛。當組織成員對於達成目標的信心愈高,真正達成目標的機會也就愈大。因此,管理者必須營造出充滿信心的態勢,以取得部屬的信任感與認同感。
《孫子·始計第一》云:「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原意指勢就是根據情況,趨利避害,機變靈活決策所造成的形勢,順勢而為,趁勢而行。
三、引領「趨勢」,大勢所趨
群眾具有跟著走的特性,「拿香跟拜」為多數人的慣性行為。「羊群效應」即指當個體受到來自於群體的影響時,會開始產生懷疑,甚至改變自己的認知、觀點、態度和行為,最後自我調整與多數群體一致。一但群聚效果產生,組織自然而然就會朝向預期的方向前進。
《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與之俱黑。」原意是蓬草長在大麻田裡,不需外力扶持,自然就能挺直成長。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裡,就能得到健康的成長。由此可知,環境(勢)的重要性。
四、不僅「造勢」,更要能「逆勢」,甚至「創勢」
管理者在掌握「勢」的同時,也應注意讓部屬產生情感上的連結,進而對組織產生歸屬感,這種意識形態上的支持動能,是「造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
《孫子兵法·兵勢》:「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湍急的流水之所以能沖走大石,這就是勢的力量,而水就是員工的支持動能。
然而,組織有大有小,資源有多有寡。身為一個專業經理人,管理能力本為賴以生存的技能。若能進一步提升,具備凝聚士氣的「造勢」;反敗為勝的「逆勢」;無中生有的「創勢」之能耐,必能提升本身的競爭力。
掌握上述對於「勢」的運用,應為新世代管理者所需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