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中美「經濟戰」何時了
2023-07-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商務部及海關總署7月3日宣布,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自8月1日起,對「鎵」和「鍺」相關物質實施出口管制。這兩種金屬都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未來出口都必須交由商務部審查。美國商務部隨即表示,美國對此「堅決反對」,強調美國將與合作夥伴協商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商務部表示,鎵、鍺相關物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據了解,鎵的化合物是優質的半導體材料,被廣泛應用到光電子工業和微波通信工業;鍺也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用於製造晶體管及各種電子裝置。根據歐盟委員會2020年的一份報告,中國占了全球鎵和鍺產量的80%。
路透報導,根據海關數據,2022年對中國鎵產品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德國和荷蘭;鍺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
總的看來,中國這一個專門針對美、日等國家的大招,就是從美、日這些國家學來的,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連「理由」都是抄來的:「基於國家安全和利益」。因為就在中國採取此一行動前幾天,多家重量級外媒報導,美國有意擴大管制AI晶片出口中國大陸,輝達和超微等晶片大廠未經許可,不得銷售晶片給中國客戶,甚至可能納管輝達原本特別為中國市場開發的一款效能較低的「A800」AI晶片,出手之重,幾乎就相當於趕盡殺絕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早前疾呼並警告美國政府,這或將「導致美國產業永久失去機會」,顯然並不奏效。
不僅如此,消息指出,美國還可能要求大陸企業使用亞馬遜、微軟等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的AI運算雲端服務平台,必須申報獲准後才能使用,美國政府此舉意在對中國進行全面而無一絲漏洞的圍堵,也是趕盡殺絕的大招。
面對美國一招狠過一招的手段,中國終於也出手反擊了,且一出手也是夠狠,鎵、鍺等金屬全球最大供給幾乎全由中國包辦,對美、日等國而言,這就相當於供給彈性近乎為零,一旦斷貨,也就等於阻絕了美、日制裁中國的源頭。中、美的科技戰、產業戰打到這個地步,堪稱已是刀刀見骨了。全球都會關注,這樣的鬥爭將伊於胡底,鬥到何時?
我們的看法傾向悲觀,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沒完沒了,且益將激烈。三個理由,第一,中、美之間的相互出招已進入相互報復的階段,在邏輯上必將進入到一個「螺旋上升」的軌道,相互作用,相互刺激,不存在消停的可能,更不存在找「下台階」的動機。
第二,雙方似乎勢均力敵。美國對中國開打貿易戰,始自2018年的川普政府,五年下來美方贏了嗎?美國啟動對華貿易戰的藉口是過去無往不利的「301條款」。這個從1974年開始發明出來的武器,迄今已運行了100多次,未嘗有過失敗。對日本半導體、對日本汽車等產業,一祭出301條款,日本立刻屈服;日本之外,歐洲亦未能倖免。唯獨這次,針對中國的關稅戰,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反而愈打愈火。貿易之外,中、美之間的科技實力看來也有得一拚,只要實力接近,這個鬥爭就會持續下去。
第三,更關鍵的是,我們之所以用「經濟戰」此一概念,因為它是一個泛稱,包括了貿易、科技、產業、金融等各種鬥爭;而經濟戰本身,也不過是像軍事、太空、體制、價值、地緣等諸多領域,都只是中、美兩強在「修昔底德陷阱」中矛盾或博弈的一個部分而已,因此,除非中、美兩強的老大、老二之爭出現了結果,否則所有的鬥爭也都將持續下去,全球各國、各領域、各企業都需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