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省思台灣產業定位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發現薇趨勢/省思台灣產業定位

2022-11-22
近期台海愈趨緊張。路透
近期台海愈趨緊張。路透

電影中常看見大地主將珠寶藏在畫作後的牆壁夾層,或存入銀行的保險櫃,富有成為焦慮的來源;如果是你,你會將財富放在家裡?銀行?甚至是海外?

2022/11/21 23:15:42
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電影中常看見大地主將珠寶藏在畫作後的牆壁夾層,或存入銀行的保險櫃,富有成為焦慮的來源;如果是你,你會將財富放在家裡?銀行?甚至是海外?

近期台海緊張,身為剛出社會30歲的年輕族,實感擔憂,最想問的問題是:兩岸關係為何這樣趨於破裂?

中國企圖吞併台灣,是從國小甚至是父母輩求學年代就不曾間斷的隱憂,祖父輩曾參與一系列的保台活動,但從我國中到碩士求學期間,不知是忙於課業,還是兩岸緊張趨緩,在電視新聞與報章雜誌上都較少收到類似的警訊。

時至今日,「中國將於202幾年武統台灣」消息頻傳,其中幾個導火線是:一、延續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二、拜登政府簽訂了「晶片法案」,補貼廠商在美國製造晶片,並明令獲得資助的半導體企業不得在中國投資。隨後裴洛西訪台、晶片四方聯盟會議、美國出售大量軍火給台灣等,無不加劇兩岸的對峙。

仇視熾燒正烈,美國不止隔岸觀火,而是開始「拯救」台灣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與製程產業。

美國華府今年10月舉辦了「台灣形象展」,鴻海、台達電、光寶等83家台灣企業出席,西邊去不了,而「新東向聯盟」正火。

有的大企業要在美國建立自己的電動車園區,台積電也將在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建廠;為了讓台灣人在美國能享受「台灣味」,他們還計畫打造美國第一座台灣城,引領台灣的餐飲品牌同下西洋。

看似欣欣向榮的未來,卻讓年輕的一代擔憂不已。如果高科技研發與代工都移到海外,沒有了高階晶片研發的台積電、沒有了以充電樁揚名國際的台達電,台灣在地產業會受到多大衝擊?對園區周邊經濟又會有什麼影響?

新聞聳動的說,在美國建立在地供應鏈後,能帶動100家供應鏈體系加入;那麼,100家廠商回饋的對象,會是救世主美國,還是母親台灣呢?

其次要問的是,參加與不參加各式協定,對台灣產業究竟有無影響?近期剛簽訂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此由東協國家發起,涵蓋中國、日本、韓國等14個亞洲國家,台灣並未加入。

台灣經濟專家研判,這協定對台灣產業影響不大,因為目前台灣對RCEP經濟體出口已達70%免關稅,而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之一,已與多國簽署資訊科技協定(ITA),許多資訊通訊產品均是免稅的。

至於需要繳稅的產業,多為機械、金屬、塑化品等,產業衝擊占三成,且就短期股市而言,影響不大。

專家的「三成」與「短期影響不大」,其實危機四伏。

台灣一直以來是國際馳名的科技島,政府極力扶持科技業,讓高階晶片製成與先進科技發展占有一席之地,久而久之,科技業與人文產業從業人員的薪資差異成為一道鴻溝。罷黜百家,獨尊科技,國家因此獲利,但除了科技產業外,台灣久無具有亮點的產業興起。

如今面臨的是兩岸危機,核心產業東向外移,科技業外其餘產業長期走淺盤經濟,台灣現況如溫水煮青蛙,試問下一代在這片土地上該何去何從?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是很貼切的台灣寫照。擁有太多領先國際的技術與人才竟成亂源,救火的、放火的、隔岸觀火的論述各異,如入霧中。現在也許是省思台灣產業定位的好時機,期盼年輕人的未來也納入策略版圖,我們拒絕成為亞細亞的孤兒,也拒絕一個萬物皆空的台灣。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