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菁英學堂/自我提升迎轉機
2021-6-22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2021-06-22 00:04經濟日報 徐禹錚(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研究員)
根據國際永續評比機構標準普爾《2021永續年鑑》指出,愈來愈多企業意識到氣候變遷風險以及其對於企業營運潛在的長期衝擊影響。近年來,全球資本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資金有轉向「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簡稱ESG」績效較好企業之趨勢,而我國作為許多國際大廠重要供應鏈中的一環,所面臨之衝擊及挑戰可見一斑。
近期颳起的ESG風潮,不僅拉動企業投入永續管理,也使利害關係人對於企業非財務資訊揭露之需求愈來愈高。
如我國證券交易所自2014年發布「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迄今已歷五次修訂,從修法方向中也可預見,國內法規對ESG要求將因應國際趨勢而提高,並可能持續擴大規範對象。
2020年證交所又參考金融穩定委員會發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建議書修訂前述辦法,儘管TCFD目前在全球已有1,500企業響應,然而我國現僅有43家企業以TCFD框架進行揭露及管理,顯示未來企業報告在氣候變遷風險與公司財務表現連結度方面,尚有推廣空間。
另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安侯建業最新發布的「 KPMG 2020全球永續報告大調查」指出,我國企業永續報告主要採用「AA1000AS保證標準」及「ISAE3000確信標準」方式進行查證或確信,但各家企業確信範疇不一或僅有確信部分指標,且將近五成甚至未於報告書中標示查證單位,顯示整體報告可信度及可比較程度仍有待提升。
我國企業於各項國際氣候政策倡議,例如: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能源生產力倡議、電動車倡議、氣候行動100+之參與度皆不高;歷年來我國雖有12家企業承諾參與「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但僅有五家通過目標設定審核(符合巴黎協定控制升溫兩度以內減碳路徑),多數企業仍未連結至我國國家自訂貢獻或任何國際氣候倡議及減碳目標。
綜言之,ESG乃是全球性議題,企業對客戶、主管機關、股東、上下游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揭露非財務相關資訊,尤其對身處國際供應鏈一環的企業而言,更是無法避免的課題。
然而,我國企業目前在氣候風險與公司財務表現的連結程度,與具體減碳目標之連結、報告可信度及可比較度方面都尚有強化空間,建議企業宜持續提升ESG報告透明度,以有效回應資本市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