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園丁耕讀筆記/創造品牌溢價能力
2021-5-19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2021-05-19 00:15經濟日報 朱永光(美商中經合集團資深合夥人)
週末,兒子在家裝置新買的Apple智慧音箱(HomePod mini),在驚豔它的功能、音質及外型設計之餘,對其僅原先HomePod三分之一的定價,大感實惠。沒想到一經比較其他品牌同規格產品,還是多了三成。這種「賣貴了,你還是覺得便宜」,就是Apple的品牌溢價效應。
品牌溢價即品牌的附加值,就是產品功能未必比別的品牌優,但其售價可以高於同級產品,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認為這個品牌更貴是有道理的,多花的錢也是值得的,滿足的是包括品味、同儕眼光等心理帳戶。
由於有這樣的消費心理,企業可以通過做品牌,塑造品牌形象來提高產品售價,但品牌並不一定等於溢價,也要消費者同意才行。從美國知名的品牌顧問公司 Interbrand每年公布的「全球百大品牌名單」來看,20多年來,台灣品牌僅有HTC曾在2011年攻進第98名,卻功敗垂成地於隔年跌出百大名單。
HTC的故事也讓很多企業對品牌夢想卻步,並退而求其次地做起大品牌背後的「隱形冠軍」,獲取固定利潤就可以安全地生存,發放股東紅利。於是,從紡織、資通訊、生技,甚至於新創各領域,我們擁有的精湛技術以低成本、高良率,取得國際大品牌青睞。
吊詭的是,享有品牌溢價的大品牌年年調高售價,台灣企業的代工價格卻下跌,背後是自己人與自己人競爭,擠壓供應商、員工的空間來保全利潤。
然而,大環境改變了,未來都是機器人、AI,節省成本的空間只會愈來愈小,需求也會日趨多元。如何將產品賣得比現在高價,提高獲利,是目前許多中小企業必須思考的生存之道,而想要溢價提高獲利,就必須建立好品牌,勇敢地去世界舞台競技。
近期,李奧貝納執行長黃麗燕開了一堂要價75萬元的品牌課,請來日本最搶手的品牌顧問村尾隆介授課,國內許多知名中小企業主趨之若鶩,顯示對打造品牌形象的迫切需求。
建立品牌有如鯉躍龍門,需把握三個重點:首先,要有正確的觀念。先通盤思考正確的品牌定位並適當管理,才能創造商機;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願意支付品牌溢價,消費者接受品牌溢價的根本仍是品質。
其次,檢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部分包括產品力及行銷力。《孫子兵法》說:「勢者,因利而制權也。」要達成目標,需先評估局勢,找出自己比別人有利的部分,並以此深耕。
第三,專注獲利。行銷學上有名的「凡勃倫效應」點出,當產品價格上升時,被認定是提高質量,需求量也會隨之上升。定價策略攸關產品定位,一個優質產品當然不能訂出菜市場價格,而應以珠寶市場訂價為目標,才能讓不斷鑽研的精良技術,有高獲利回報。
傳統企業打造品牌博轉型,新創企業更是需要有品牌概念,勇於追求品牌溢價才能生存。
在這個網際網路打破全球疆界的時代,新創企業不如傳統製造商需有廠房、生產線等資本支出,加上具備數位駕馭的能力,往往由創生開始就必須全球布局,與國際競爭者短兵相接。但有機會才有競爭,在不斷征戰之後,相信未來會有產品優、懂行銷、高品質、重創新的台灣企業,躍上全球百大品牌的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