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疫情下的資產通膨亂象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名家觀點】疫情下的資產通膨亂象

2021-4-9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4-09 01:56經濟日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全球疫情警報仍未解除,美國聯準會(Fed)在3月17日聲明,將維持幾近零利率和現行的購債計畫不變,暗示2023年底前不會升息;並且容許通膨率高於正常水平,以確保經濟全面復甦。令人憂心的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印鈔、低利率環境、加上強勁經濟增長以及財政擴張的交相作用下,將使資產通膨亂象更為嚴重。

近期美銀對全球基金經理人的訪調中,普遍認為「高於預期的通膨」將是市場最大的風險。而長期以來,債券殖利率一直是觀察未來景氣動向的重要指標。通常,市場衡量美國預期通膨率會用「10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10年期抗通膨債券殖利率(TIPS)」。因預期美經濟即將復甦,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自年初以來明顯走揚,3月19日來到1.729%的14個月高點,年底有機會上升至2%,意味未來的通膨壓力漸增。

另外,通膨升溫預期也帶動原油、銅及玉米等各種原物料上漲,追蹤23種原物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於2月22日上漲 1.6%,並創下八年來新高。銅價每公噸超過9,000美元,較去年3月大漲逾70%,為九年來首見。而歷經去年上半年的低迷油價後,西德州原油現貨價已提前在去年12月中旬回到疫情爆發前水位,至今波段漲幅逾八成。3月底,長榮海運一艘巨型貨櫃輪「長賜號」(Ever Given)擱淺在蘇伊士運河數日,導致南北幾百艘裝載石油、糧食、消費品及水泥等商品的各種船隻無法通行。「長賜號」擱淺不僅造成新一波原物料價格上漲,亦讓逾千萬桶原油漂在海上,無處可卸貨,釀成油價波動。倘歐洲部分地區因應疫情而延長封城時間,OPEC+將維持產量限制等因素催化,則原油價格在年底前可能攀升為每桶80至100美元,企業成本上升,也推動新一波物價上漲。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各國央行莫不狂印鈔撒錢力挽狂瀾。據日媒統計,全球在一年間至少砸了新台幣386兆元。結果,泰半資金流向房地產、股市及債市,徒使資產價格節節高升。研究顯示,低利率有助於房價推升。根據統計,去年在低利率及資金充沛下,加上高所得國家政府祭出各種挹注方案,G7等全球富裕國家房市漲不停。英國房價在8月創下歷史新高,美國30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利率在去年底來到2.22%,較前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低利率讓民眾更輕鬆付貸款,結果導致美房屋銷售量飆至2006年來新高。至於台灣房價方面,根據永慶房屋發布的2021第2季趨勢前瞻報告顯示,包括台北等七大都會區,總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9.3%,為近七年新高,並有59%的民眾認為房價看漲,房價居高不下,讓想買房的人更痛苦。

另一方面,低利率環境及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股市推升本益比,目前美股本益比已來到歷史偏高的位置。道瓊指數站上33,000點,一年內漲了近六成,另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漲了八成,代表資產泡沫或股市崩盤指標的「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 Ratio)」甫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點。台股也在熱錢及企業獲利、高股息推波助瀾下屢創新高。

值得各國政府注意的是,自去年3月中旬至同年12月底,全球富豪們的財富共增加約3.9兆美元;然而,生活在貧困中的人數卻增加了5億,疫情下的資產通膨亂象徒讓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