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法律/企業淨零轉型五大面向
2023-08-07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7月第一周是地球最熱的一周,全球平均溫度達到攝氏17.18度,比有紀錄資料的44年裡任何一周都高出攝氏0.4度;全台各地也都是烤番薯的天氣,台北市政府甚至宣布台北高溫飆破38度,啟動熱浪因應措施。
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也發布酷熱城市寒冷的經濟報告。氣候議題已成為經濟議題。回應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估,全球已有149個國家、147個地區、252個城市及937家公司宣示淨零碳排承諾,共覆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88%、GDP總值92%、人口數89%。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已於今年2月15日總統公布施行,是全球第18個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的國家,同時金管會也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
氣候變遷因應法有重要12個子法,其中 「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於今年5月31日修正;目前也預告「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三個子法。
台灣中小企業首要必須符合「法遵」( Compliance),姑且我國碳費徵收浪潮未到,但是氣候變遷因應法條文中揭示的效能標準、碳足跡及溫室氣體盤查之相關規定,歐盟CBAM、客戶供應鏈的要求,ESG已成為最夯的議題,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已成為企業最緊急的功課。
常常有中小企業問及,是否需要有ESG策略,有關淨零碳排的盤查認證,除了企業組織活動的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4-1,還需要做哪些?
其實擬定ESG願景目標及策略是中小企業成為「韌性企業」最重要的作為,可以讓企業從後天看今天,決定明天的布局,依「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i準則,五大面向包括各產業於環境、領導與治理、商業模式與創新、人力資本及社會資本等五大永續面向相關機會及風險。
進行組織活動的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4-1後,必須從數據找出減碳的方向,比方生活必需品產業,如洗髮精、沐浴乳、第三範疇原料及使用端的碳排占比通常可高達七至八成,因此必須從產品設計及原料替代方向思考。
而產品碳足跡ISO14067及碳標籤是國內最常對外揭露之數據,比方1公斤米產生1.5公斤CO2當量,便於與消費者溝通。
但是,如果企業的目標市場在國外,務必了解當地國家或客戶需要何種盤查認證,尤其是歐洲國家企業起步早,許多大企業在十多年前甚至30年前開始關心環保議題,重視生命周期評估(LCA),進行ISO14040驗證,西門子策略是穩健生態設計,朝100%EPD(環境產品宣告ISO14025) 邁進;除了碳排,也關心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水資源等與環境相關的措施,並朝ECO Designn發展;歐洲汽車產業也是如此。目前歐盟企業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夥伴來淨零轉型,也逐漸被要求來自國外的供應鏈也必須有「可信的數據」,如果台灣的企業想成為堅強可信賴的夥伴,必須掌握 LCA,才能成為永續發展合作夥伴。(本文由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皇珍口述、記者葉卉軒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