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论/制造业兴衰决定国家实力

整合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产业

经济日报社论/制造业兴衰决定国家实力

2024-08-12 经济日报/ 社论
制造业示意图。 路透
制造业示意图。 路透

大英帝国没落了。英国制造业产值不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摔出全球前十大制造国榜单外,位居全球第12,为工业革命以来首见。在2000年时,英国仍是第五大制造国,现在还不如人口仅其三分之一的台湾(排名11)。英国首相办公室日前说英国已经「破产且支离破碎」。何以致之?

制造业没落是其中一大关键。英国当年称霸世界,主要凭借是制造业兴旺,船坚炮利打遍全球无敌手,国内生产力旺盛,优质商品行销全球,赚取丰盈外汇,进而在国内投资研发、生产、教育及基础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国势益趋强大。美国循此模式后来跟上,半世纪前取而代之,称霸世界;如今似已强弩之末,关键在于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大量外移,连军需工业都捉襟见肘,服务业早已成为产业主力,产业结构偏倚,所需商品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外贸长期逆差严重。
 
美国制造业曾盛极一时,过去半个世纪逐渐空心化。在产业结构比重上,制造业从上世纪50年代的50%,下降至当前约30%。在就业人口占比上,制造业从上世纪50年代的约30%下降至目前的10%以下,其中「锈带」占比同一时段从54%下降至目前的30%以下。这是川普八年前横空崛起的重要因素。当今美国许多病灶,包括实力衰退、国债与贸易赤字高筑,贫富差距扩大、地域矛盾加深、右翼民粹兴起,都与制造业空心化脱不了关系。
 
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关键因素在于大企业不断合并扩张,小规模生产者渐被淘汰,制造业就业者不断流向服务业,资本则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沉迷于比较利益法则,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移至海外,只留下研发与行销;另则拼命赚快钱、大钱,对于赚取辛苦钱的制造业看不上眼。欧洲、日本与中国产品与价格优势冲击美国制造业,导致实体经济持续萎缩,而且经济成长的减速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相互作用,形成经济滞胀,进一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新自由主义经济又促进企业金融化,致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脱实向虚。
 
欧美制造业强国德国近年步向美国后尘。德国工业正在俄乌战争导致能源价格高盘后快速衰退,光是去年一年,就超过17万家企业退出市场;其中以建筑公司、化工企业、技术服务提供商、机械工程公司、汽车制造商和电气工程公司大量关门影响最大,许多制造业小公司和高度专业化企业消失,更严重冲击经济核心。德国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制造业竞争力衰退,现在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又受中国大陆威胁,前景可忧。
 
欧洲另一个制造业强国法国亦然。工业明显衰落了,奢侈品是今天世人对法国制造第一反应,仍保持超强业绩和高利润率的制造业王牌;但高铁、核电厂、雪铁龙等已从世人眼中淡出。重工业在产业资本转移中大量消亡,经济陷入停滞。法国人自我调侃:「拥有剑和盾的骑士是如何不知不觉成为一个日渐手无寸铁却满身绫罗绸缎的人?」
 
亚洲的制造业强国日本情况稍好,但韩国、台湾在一些产业上已经赶上或超前,疲软或衰退的阴影日益扩大。日本制造业衰退的一个指标是,1996年时日本企业有99家上榜世界五百强,到了2017年,只剩下51家,而中国大陆企业攀升到了115家。 日本制造业受到中国大陆产业崛起的严峻挑战。
 
中国已建立起体系完备、配套齐全、协同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日强,目前在美国遏制之下,更以举国体制提升产业协同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东升西降」态势明显,这个趋势是否将使欧美日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一消一涨之后,真的导致霸权没落,坐视中国继续强势崛起,实为当今世界秩序面临翻转的一大关键。

选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