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三個因子 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整合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產業

名家觀點】三個因子 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2021-8-9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2021-08-09 00:30經濟日報 周桂田

世界歷史將台灣推向全球的舞台,其一為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引發台灣在全球生產鏈的戰略位置,晶片生產安全以及其連結之地緣政治與科技競爭。其二為新冠肺炎台灣的防守楷模、失誤、疫苗政策的調整。

第三為台灣56年來的極度乾旱,正值全球車用晶片荒及5G晶片需求之際。第四為全球正值邁向2050淨零排碳的路徑,國際也關注台灣是否能成功進行能源轉型,以符合品牌大廠對台廠百分百再生能源的要求。

如果我們進行前瞻情境模擬,4月美國德州極地寒流導致電廠運作癱瘓、7月日本靜岡縣的土石流毀村、美加高溫、德國西部世紀洪災、大陸鄭州千年暴雨,任一若發生在台灣,我們是否對劇烈氣候災害有迅速調適、韌性,來確保全球生產鏈的運作供給?

無獨有偶,517大停電肇因於台電因乾旱而啟動原有水力發電來救急電力需求,為風險管理案例增加了重要一課。而不僅是對國內生產鏈安全的挑戰,鄭州洪災已影響蘋果供應鏈包含鴻海富士康廠運作,東南亞疫情擴散,也衝擊當地台廠。亦即,國際疫情、氣候災害也對台商的全球生產鏈布局產生相當影響。

疫病大流行與嚴峻的氣候災害沒有國界、種族、地域之分,而且隨時可能撲向每個國家、社群、人民,更對產業產生嚴重衝擊。這是全球風險社會的系統崩潰起點,因人類的工業社會活動導致全球升溫已達1.2℃,逼近臨界點。就此,台灣應扮演何種角色,以貢獻人類文明?

台灣是全世界貿易中型國家,理當在全球的治理上展現世界公民的量能。尤其,這次在新冠肺炎即使決策暫時失誤,人民皆能因高度的社會信任,遵守國家規範,使得台灣能越過嚴峻疫情,而促使重要的國際生產鏈持續運作的需求。此社會連帶基礎已經展現了台灣在全球的歷史舞台的楷模。

然而,做為全球中型經濟體的國家,台灣已經隨著日益嚴峻的氣候災難,被要求對氣候災難有所作為,並保有全球生產鏈的安全運作。這分為兩個面向,第一,就國際上全球的淨零排碳要求,以台灣的經濟實體,已被期待在淨零路徑、法制與政策上提出清晰作法,此為世界主義治理的責任。

歐盟7月剛提出預期於2023年施行的碳關稅架構,美、日也將跟進,此舉等同強迫台灣加速典範轉移。台灣最艱困的為如何轉移碳密集產業與升級,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統計,台灣製造業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52%,前30大貢獻這其中的86%,前十大更貢獻這52%中的四成。這個清晰的結構點出了淨零碳排的阿基里斯腱。

第二,台灣對氣候、疫情的調適、應變能耐,牽動全球生產鏈的競爭與安全責任。目前風險中心及中研院團隊啟動探討高溫、乾旱與暴雨對我國科學園區廠商衝擊度與容忍度,若遭遇如鄭州暴雨,或如美加高溫、酷寒導致電力承載系統的失靈、或今年台灣乾旱持續到底,我們當如何展現韌性?面對這些超極端氣候,政府與廠商需要從系統風險面及早展開短程、中程與長程的前瞻布局。而今年的旱災顯然已經加速前瞻工程,但較多仍著力在水網串接與水資源的開發,尚須系統性調整水價以鼓勵再生水、抑制產業、民眾浪費用水的無悔政策。

疫情、氣候與科技戰,正將台灣推向世界歷史舞台,而逼迫進行艱困的轉型,面對這個契機與風險,將定調台灣未來30年的發展。(作者是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選單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