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缺工解决传产难题

整合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产业

改善缺工解决传产难题

2024-12-23 经济日报黄仲宏

全球管理顾问公司Korn Ferry预估,2030年全球面临超过8,500万的人力短缺,相当目前德国的总人口数。美国因送货司机的人力短缺,物流公司UPS向每位送货司机提出高达17万美元年薪。而日本高龄人口占总人口24%、南韩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我国劳动部统计,2023年制造业缺工人数达8万人以上,加上台湾人口进入负成长,未来缺工情势只会更严峻,特别是传统产业。

劳动人口不足情形严重,启发制造业思考建构更具韧性的生产体系,关键之一的解法是发展「智慧制造」。机器人在智慧制造中是一个灵活的工具,可自动化执行高危险性的制程,有助降低职业灾害,也可弥补产业就业人口不足。
 
 
透过高度客制化、分散式生产方案以满足制造需求,许多国家发展自动化、智慧化、无人化制造应用方案。如导入智慧机器人与制造应用AI系统,使用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等来提高虚拟劳动人口数、人员作业能力。或建立数位领域知识,如多机器人的协同作业,将员工经验复制传承。机器人在现今制造系统中已是一个智慧化生产工具,其发展趋势是以灵活度更高的样貌辅助生产力提升。
 
 
随着人力成本高涨及对于生产品质要求,生产制造自动化扮演的角色更显重要。工研院提出「2035技术策略与蓝图」,聚焦「智慧生活」、「健康乐活」、「永续环境」三大应用领域,加上促成应用领域发展的「智慧化致能技术」及「韧性社会」领域,以整合跨域解方,强化产业面对未来挑战。其中,韧性社会相关技术蓝图规划重点之一是发展以AI技术加持的智慧机器人,机器人能简易快速的上手操作,还能将制造工艺以数位化技术传承,解决制造业导入机器人面临的瓶颈,并克服劳动短缺压力。
 
 
以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演变来看,从高重复精度、可靠性、安全性到价格竞争;当多数的机器人制造商都能推出高精度、安全性的产品时,竞争的基础就会移转到灵活度、弹性及成本。为使多轴关节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的环境里能被灵活应用,机器人必须有被快速调整的型态与配置的机制,工研院发展出可快速拆解组装的模组,以此模组能组装出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工研院开发出快速组装关节机器人又称快拆式关节机器人,技术采用马达、减速机、驱动器、编码器、煞车器设计整合成一体,克服市面上机器人配线与电控箱体积过大的问题,并结合国际通用的工业网路协定标准,实现机器人的轻量化与一体化。
 
 
快拆式关节机器人特点在于机械臂的关节可快速组装、机器人有精密控制的技术,且能变化出高荷重、多轴数、大范围等型态。产品有更轻、荷重更高、扭力体积高、随插即用特点,能满足中小企业少量多样、弹性生产需求,更能协助企业发挥导入机器人应用的价值。不仅高度智慧自动化,应用在医疗器材产业,可精准研磨比不锈钢硬三倍的钛金属人工关节,让关节表面更细致,延长使用寿命。
 
 
应用在机械金属加工业,执行传统厨具或卫浴设备水五金器具的研磨抛光,将传统制造须仰赖人工技能经验的工法完全让机器人传承。快拆式关节机器人可满足少量多样弹性的生产需求,如手机生产线,以其完成组装或焊接检测等工作。目前已与国产品牌机器人业者合作,用于3C产品的组装生产。拥有多项优势及技术创新的工研院机器人技术,已获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R&D100 Awards)肯定。
 
 
机器人已被许多国家视为科技竞争力的展现、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仍有许多技术面临突破的挑战;业者在成本和应用方面也面临挑战。台湾在智慧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良好基础,应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强化AI机器人的竞争力。
 
 
工研院机器人技术将结合更多的AI功能,除可更容易操作,更要帮助中小企业的员工快速上手。工研院将持续配合科技专案,引领台湾厂商投入更精密且可量产化的机器人产品。也会建构智慧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在国际上树立台湾发展智慧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机器人产品的典范,助力传产解决缺工难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作者是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分析师)

选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