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生说法/忙与不忙的拿捏
2021-12-15 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2021/12/14 23:04:21
经济日报邢宪生(资深企管顧问)
「为什么现在大家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忙? 」和同学们一起拜访已退休的高中班导师时,老师忽然有感而发,「难道每天都会有这么多重要的事,得要我们花时间立即去处理或是吸收吗?」「老师,怎么说呢?」我询问。
「譬如每个星期假日,我那几个小孩总表示他们实在忙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回家,最多只能打个电话报平安,结果一年到头大家见不到一次面。偶尔亲戚朋友见面时,大家也多半忙着打电话、看手机,无暇闲聊,让我这个退休人士总觉得自己好像太闲了,也得找个事忙忙…」这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放下了手机,场面有些尴尬。
「这不是针对你们啦,别想得太多了。」老师大笑,「小孩子是不是忙,我不知道,但是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想到我,还抽空来看我,我已经很满足、很感动了。」
平日有不少的同事或友人向我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因为工作或一些突发琐事而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都抽不出时间来陪伴家人,或是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如果查看他们每天的行事历,的确上面列了各种行程或是待办任务,看来真是忙碌。
事实上,这些人若是在公司内担任重要干部,行程更是不得了,不但一天可能会花12个小时以上时间在工作,有时生了病或星期假日也照样上工。像有一位友人因为放不下公事,而在机场准备搭机旅行时,决定临时取消行程回公司,忙得真叫人瞠目结舌。
倘若我们因工作赚钱、照顾家人、关爱自己之类的事而忙得团团转,似乎还情有可原,但是成天因上网、发简讯、玩手游也忙得没时间,就值得令人玩味了!
记得曾看过一篇短文,「…现在的一切都是超快速…,谁也不认识谁,没有人明白自己浮沉在什么样的环境…,年轻人被卷入时间的漩涡,财富与速度才是这世界所激赏的,是人人所追求的。这个文明社会寻求的是…,所有能够使沟通更容易的方式…」本来我认为是哪个看不顺眼现代忙碌社会的人所写的,结果却是德国文豪歌德在1825年发表,显然忙碌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针对我们拼命将个人空白的时间填满,或是没事也得找些事来做的现象,其实有许多学者专家已根据不同的心理学观点给了解释(如忙就代表着有价值的自己)。不过,在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元所产生的量子叠加状态也提供了一种另类的解释。
基本上,在不受外力干扰下,微观物体会因为波(能)粒(质)的共存在而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任何的状况都有可能产生,当外界因素加入造成干扰后,叠加状态就会塌缩成依外界影响的可被确定状态。这就代表着,当我们处于无所事事的放空或无聊状态时,我们的意识(波的形式)就会在不受限的情形下随处奔放、任我遨游。
可是,这种发散的情形对许多认为生活就该依目标去完成,或是受不了不确定的人就造成了压力;如何做些什么,好让如脱缰野马般的思绪,因刻意地引导而聚焦、止息就成了必要措施。
虽然要不要忙碌是非常个人意识导向,不过,忙也代表着「心亡」, 也就是若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一直不停忙碌,多数的行动就有可能是未经深思、急就章。同时,因放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诸多可能想法与作法,也会因外在忙碌的干扰而被牺牲掉。由于组织领导的言行会主导跟随者的反应,因此,主管如何在忙与不忙之间拿捏妥当,以满足当下的需要,并获得整体最大的成效,就会是一件必须停下来好好思考的重要课题了。